正规国内实盘配资平台 人身险预定利率将进入“2”时代!投保提示请收好——

发布日期:2024-10-04 12:38    点击次数:65

作为各类金融产品的“风向标”,银行存款挂牌利率下调至2%以下,预定利率3%的保险市场稀缺性凸显,不过人身险产品预定利率也应声而降。

监管部门的一纸通知,为3%保险产品全面退出按下了“倒计时”键。9月1日起,新备案的普通型保险产品预定利率上限为2.5%。保险业内人士表示,投保人需要警惕“炒停售”误导,不可盲目轻信只强调“高收益”等不实宣传行为。

预定利率3%成“绝唱”

“预定利率3%的产品迎来退场倒计时!”某头部保险中介机构经纪人张莉(化名)最近每天都在朋友圈晒出一张倒计时海报图片。

最近,和张莉一样繁忙的保险经纪人、代理人有很多,多位工作人员都表示已陆续收到部分预定利率3.0%的增额终身寿险、年金险下架的通知,寿险产品预定利率将从“3”进入“2”时代。

这背后的原因,是人身险产品预定利率迎来新一波调降。所谓预定利率,是指保险公司在产品定价时,根据公司对未来资金运用收益率的预测而为保单假设的每年收益率,是保险公司提供给消费者的回报率,主要参照银行存款利率和预期投资收益率来设置。

8月2日,金融监管总局发文明确保险产品预定利率再次下调:自2024年9月1日起,新备案的普通型保险产品预定利率上限为2.5%;自2024年10月1日起,新备案的分红型保险产品预定利率上限为2%,新备案的万能型保险产品最低保证利率上限为1.5%。

就在去年7月,人身险行业刚经历过一轮预定利率从3.5%下降至3%的换挡。现如今,2.5%的预定利率上限,也回到了我国保险业历史上的最低水平。

别盲目跟风要按需购买

记者注意到,各个险企正在加快进行产品切换工作,涉及备案新产品、停售老产品、营销渠道对接等多个方面。例如泰康人寿、交银人寿、中英人寿近期均停售部分增额寿险及分红险产品,同时推出预定利率更低的新产品,例如某主流险企的一款终身寿险预定利率为2.75%,多数机构都在全力冲刺最后的3.0%增额终身寿险产品销售。

人身险重回2.5%时代,对于投资者“钱袋子”有何影响?

预定利率下调意味着产品保费会上涨。根据东吴证券此前的测算,当预定利率从3.5%下降至2.5%,一款附带终身寿险等责任的重疾险产品组合和一款60岁给付终身年金都年金险的保费分别会上涨25.9%和29%,不过短期险和保障功能更强的长期险产品对于利率敏感度则相对不高。

以趸交100万元增额寿险为例,3%、2.5%的预定利率,30年后对应的现金价值分别是220万元和190万元左右,两者相差30万元,相当于30%的保费。

在监管明令禁止保险公司“炒停售”后,与去年7月31日保险预定利率下调时不同的是,保险代理人们这次的宣传含蓄了许多,也有不少保险代理人为了冲业绩,以“产品即将停售”为由引导消费者尽快购买。那么消费者要不要锁定3%预定利率最后的机会呢?

“用户不能盲目跟风‘上车’,而应按需购买,要综合考虑家庭保障需求和经济收入情况。”张莉建议,选购保险的核心在于寻求风险保障,而非单纯追求投资回报。如果近期用户的确有投保意愿,在停售窗口期前购买更划算,但购买保险时更应注重长期收益情况,不可盲目轻信只强调“高收益”等不实宣传行为。

另有多位保险经纪人提示,面对“炒停售”行为,消费者应保持冷静,尤其是警惕销售人员将预定利率说成年化复利、投资收益率等误导性宣传,避免受到市场炒作影响,作出理智投保决策。盲目追逐潮流、购买与自身需求不符的保险产品,可能在未来面临高额的退保费用。

分红险有望成市场主力产品

由于市场对此轮预定利率的调整早有预期,保险公司已有相应的销售策略和应对方案。在此轮新老产品切换中,保险公司大力推动3%老产品销售之外,新的分红险产品也正陆续准备或在上线中。

在多位保险从业者看来,在利率下行期间,由于消费者在购买保险产品时可能会更加关注产品的收益情况,具有一定浮动收益的分红险成为“新宠”,成为未来主流产品之一。

据了解,分红险的收益分为保证收益和分红两部分。保证收益就是预定利率,是分红险产品定价时为保单设计的利率,写入合同;分红是非保证收益,受保险公司投资能力影响,具有不确定性。

东海证券非银金融行业研报认为,长期分红险的市占率有望逐步提升,投保人和险企的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特征一方面缓解了险企刚性的负债成本,另一方面也给予其较大的资产配置灵活度,有利于更好地实现跨周期的稳健投资回报。

值得一提的是,从监管的态度来看,分红型产品重视程度有所提高。金融监管总局在监管文件中明确表示“鼓励开发长期分红型保险产品。对于预定利率不高于上限的分红型保险产品,可以按普通型保险产品精算规定计算现金价值”。

不过从目前保险公司披露的分红险红利实现率情况来看,在投资收益率下行的背景下,一些分红险产品的分红收益率较低,且不同产品之间的差异较大。另有业内人士透露,选择分红险产品时关键看写进合同保底收益的保证利率,再参考分红实现率,销售人员用演算利率展现出来的收益并不准确,可能会对用户造成误导。投资者在选择分红险时,应仔细考虑产品的预期回报率、费用结构以及实际分红情况。

记者:潘福达正规国内实盘配资平台